狗咬伤后通常没有固定的“安全期”,因为感染风险取决于多种因素,无法简单地用时间来衡量。
伤口情况、狗狗健康状况、处理措施、个人身体状况以及十日观察法等因素都会影响感染风险。伤口越深、面积越大、出血越多、出现红肿流脓等症状,感染风险越高,需要更加积极的处理。如果咬人的狗狗定期接种狂犬疫苗,且健康状况良好,那么感染狂犬病的风险相对较低;如果是流浪狗或健康状况不明的狗狗,风险则会相应增加。及时彻底地清洗消毒伤口,并按时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很重要,例如,如果对狂犬病有一定的免疫力(如之前接种过疫苗),或者没有其他降低抵抗力的基础疾病,那么感染风险也会相对较低。十日观察法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方法,在被咬后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的前提下,观察咬人的狗狗10天,如果狗狗在这期间没有出现狂犬病症状,则可以排除人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被狗咬伤,尤其要教育儿童与宠物狗相处时要注意安全,不要随意逗弄不熟悉的狗狗,特别是流浪狗。如果被狗咬伤,应保持冷静,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并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然后尽快到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处理和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