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预防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因为孕期特殊的生理变化使得孕妇成为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而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危及母婴安全。
妊娠期,孕妇体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血栓风险显著升高。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是为了保证分娩时能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但这种生理性变化也使得血液更容易凝固,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随着孕周的增加,增大的子宫会压迫盆腔静脉,导致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流淤滞,特别是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时更为明显,这进一步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分娩过程中的创伤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而血管内皮的损伤又是血栓形成的另一个重要诱因。这些高危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孕妇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孕期女性。更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可能引发致命性的肺栓塞,肺栓塞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不仅是为了避免血栓本身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更是为了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例如穿着弹力袜、适当活动、多饮水等,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显著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应该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例如久坐或久站,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起身活动一下,伸展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坐着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腿部运动,比如勾脚尖、旋转脚踝等,帮助血液回流。穿着方面,可以选择穿着医用弹力袜,尤其是在长途旅行或需要长时间静坐时,弹力袜可以帮助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多喝水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饮食方面,建议清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这些食物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定期进行产检,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血栓风险因素,也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