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性感染的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定义是指在新生儿期,病原体通过脐部、皮肤、黏膜、呼吸道或消化道等途径侵入血液循环,并迅速繁殖,产生毒素,导致全身性感染。常见的病因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以及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患儿通常会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嗜睡、拒奶、呕吐、腹泻、黄疸、皮肤瘀斑、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治疗方面,需要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进行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暖、氧疗等。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孕期保健,做好产前筛查和治疗;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新生儿出生后加强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及时处理各种感染病灶。
家长应注意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抵抗力;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