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斗鸡眼是否正常,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无明显屈光异常,斜视度数较大常伴有弱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属于异常现象,应尽早治疗。
调节性内斜视发病平均年龄为两岁半,多数伴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此种现象也不正常,散瞳后或配戴眼镜内斜视现象可以消失。
非调节性内斜视多数在6个月以后出现,不伴有屈光异常,没有明显的调节因素。可由肌肉先天发育异常或中枢系统疾病导致,属于异常现象,应给予针对性治疗。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发病比较急,可以突然出现斜视,多发生在5岁以后,病因不清,可能与融合机制突然破坏引起眼外肌不平衡有关,属于异常现象。
周期性内斜视多数3-4岁发病,内斜视周期性出现,一般为隔日斜视,周期为48小时,不及时矫正可转变为恒定性内斜视。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是异常现象。
内眦赘皮好发于婴幼儿,是遮盖内眼角的垂直半月形皱褶,导致内眼角变小可遮盖部分眼球,从外观看犹如斗鸡眼儿。这种情况多是正常的,属于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内眦赘皮的现象也会逐渐缓解。
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眼球后退综合征、Mobius综合征、展神经麻痹等引起眼位向内偏斜,出现斗鸡眼,属于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