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学界-专家访谈

施海峰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编者按:据《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数据2012至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估计成人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45亿。而在人民网针对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至45岁者占6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45岁以下青年群体血压高的问题急需关注,2024年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今天,我们邀请了北京医院的施海峰教授针对青年群体的高血压疾病有哪些特点以及治疗和预防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巢内神经学界:在临床工作中45岁以下的青年高血压患者有哪些特点?

施海峰教授:通常4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特点是舒张压高,有时甚至会在100mmHg以上,但是收缩压高得并不明显。因为年轻人的血管弹性比较好,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入血管,血管扩张抵消了压力,所以收缩压不高。但也因为血管弹性好,血管弹性回缩时心脏不收缩,造成了舒张压高。

青年高血压常见的原因可能有焦虑、紧张、心率比较快、重口味饮食等,通常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甚至有的患者可能会因为供应肌肉的血液增多,觉得浑身力气大特别有劲。血压特别高可能会引起血管灌注,从而导致局部组织肿胀如肢体肿胀,脑组织灌注过多可能会引起脑部的肿胀,造成头疼、头胀。但是因为4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年轻,没有血管受损的表现,通常症状不是特别明显。

巢内神经学界:45岁以下的青年血压高会带来哪些危害?

施海峰教授:高血压会对血管产生较大的危害,如血管功能好,老年人临终时心、肺、肝、肾及大脑等器官的功能也不会严重衰竭。血管功能无法支撑血液运输,则会导致寿命受限,如同反复使用的高速度最终导致塌陷或拥堵,这种情况下如果血液不能顺畅流至身体各个部位,有些重要脏器可能会因血供不足受损。

比较常见的因血供不足造成的重要器官受损有:①肾功能下降;②脑动脉硬化,可能会导致脑缺血、脑供血不足;③影响到心脏血管,心脏的血管受损可能会导致冠心病;④眼底动脉受损;⑤血管破裂:年轻患者需特别警惕血压过高造成血管破裂,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我有个四十多岁的同事,平时血压高,五一期间突然脑出血,出血部位较危险,之后紧急进行开刀手术才稳定了病情;⑥大动脉撕裂出血,即主动脉夹层,这也是一个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

所以,年轻人虽然身体素质好,但一定要注意控制血压,才不至于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

巢内神经学界:4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可能面临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情况,也会有患者依从性差、不能规律服药等情况,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一些难点。针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有哪些建议?

施海峰教授:年轻人确诊高血压后,首先要尊重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以下给出一些建议:

(1)对疾病的危害有清醒的认知:年轻人血压高较为常见,有些可能是家族遗传,因此患者在确诊后应当对疾病的危害有清醒的认知。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症状,力气还比以前大了,就没有危险。现代医学已经将相关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彻了,因此要尊重科学和相信现代医学。

(2)对生活方式的调整:通常会建议不要焦虑和熬夜,适合地休息,规律地锻炼,将体重控制住。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控制得当,可以先不采取药物控制血压的措施。

(3)规律服药:如果无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经常熬夜、高钠饮食,这种情况下如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可能需要规律服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比如我在四十多岁时血压就偏高,我个人虽不算胖,危险因素不多,但因了解血压控制不佳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在控制血压方面坚持服药十多年。这里要举一个我父亲的反例,他年轻时血压高又拒绝服药,年纪大后也不能规律服药,更多相信一些偏方、土办法,幻想有一天能够不吃药,最后导致了心衰这样严重的后果。

因此,希望大家能认清楚高血压的危害,千万不要等到症状严重,靶器官受损再去控制,那时可能已经有点晚了。

神经学界:高血压可能会诱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青年群体如何预防或干预?

施海峰教授:预防高血压需从平时就开始做起,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休息、避免情绪过分激动、少忧虑还没发生的事。

(1)日常饮食中尽量保持低钠高钾的天然饮食,少吃深度加工的食物,在天然饮食中钠多存在于细胞外液,而动物肉中含钾较多,新鲜的动植物原料不需要加很多调料去烹饪,是比较健康的饮食。很多深度加工、处理过的食物,特别是腌制食品,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之一。

(3)控制体重、戒烟及限制饮酒,可以少量饮酒,但每日饮酒数量需进行限制。

(4)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坚持4次及以上的运动频次,每次运动时间最好在40分钟以上。

(5)规律服药,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以及舒张压<90mmHg范围内,如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以及舒张压<80mmHg,能够延长血管的寿命,同时增加自己的寿命。(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给出建议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和2级(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

以上为高血压患者的一些自我调节的措施,目前还没有普遍有效的偏方,因此还应相信科学。当患者自我调节的措施无法控制血压时,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长期服药给身体带来的获益还是要超过药物本身副作用的。

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年都做体验,目前比较正规的公司每年都会安排员工体检,高血压患者做体检需要关注血管的健康程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做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以便了解平时平静时和夜间的血压是否有异常升高或降低。

(2)监测其他对血管造成损害的因素,如需要抽血查看血糖、血脂的水平。

(3)评判脏器功能的指标如评判肾功能的肌酐功能、肝功能的相关抽血化验指标,还有心脏相关的心肌酶谱检查,还建议查尿常规看尿蛋白是否高。

(4)心脏检查:因为血压对心脏有影响,建议对心脏进行一些细致的检查,常见的检查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5)血管相关的检查:有条件检查血管的情况下,可以做冠状动脉CT检查或颈动脉的超声。

(6)眼底检查:因为眼底动脉是唯一能被看到的血管,通过眼底镜能够直视血管是否变细及变硬。

(7)其他检查:目前还有一些比较新式的检查,如四肢血压,可以评价脉搏波的传导速,踝臂血压指数即上肢血压及下肢血压的比值,可评估外周动脉疾病。

上述检查能够评估高血压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对于一些特殊的高血压患者,如平时血压正常,突然之间血压特别高,或吃了药血压不能较好控制的情况,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继发性高血压的因素。每个高血压的患者病情都不一样,建议最好找比较熟悉的医生,对其病情有充分了解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更细致的体检建议,同时也需要定期复查。

巢内神经学界:在治疗青年高血压时,如何平衡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关系?

施海峰教授:高血压一般主张先选择非药物治疗,如通过饮食控制、戒烟戒酒、规律锻炼、保持良好睡眠、避免焦虑等基本治疗方式无法控制血压,则应选择药物治疗。不要幻想不吃药还有金刚不坏的血管,受长期血压高的影响,血管会磨损得越来越快,如果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应在医生指导下,将血压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也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