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 妇科·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insitu,AIS)是指局限于宫颈内膜上皮层及其隐窝范围内,并且未穿透基底膜向深部侵犯的腺癌,也称宫颈高级别腺上皮内病变(highgradecervicalglandul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CGIN),是宫颈腺癌唯一已知的癌前病变。病灶通常邻近转化区,约1/3的病灶隐匿于子宫颈管内,尤甚者可深达30mm;部分患者病灶呈跳跃性、多灶性,常规“三阶梯”检查不易早期发现,容易误诊或漏诊,个别情况下诊断性子宫颈锥切术后才得以确诊。本文中,山东省立医院李飞飞主任以一个病例为引,从诊断、治疗、随访、妊娠期宫颈AIS的管理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治及管理。
女,23岁,2022.8.19门诊初诊。主诉:宫颈活检术后1周。现病史:HPV16+、31+、59+,当地给予宫颈活检,病理提示腺癌,既往体健。
该病例提示,对于年轻、未婚未育的患者在做锥切手术时,锥切的组织大小、深度、宽度应如何把握?完成生育后又应该如何指导其进行后续治疗?
绝大多数宫颈AIS与HPV感染相关(HPV18、HPV16、HPV45)。另外器官移植、风湿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吸烟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可增加HPV感染的概率,进而增加罹患AIS的风险。
AIS的发病趋于年轻化,与宫颈原位鳞癌及浸润性鳞癌的发病率下降不同,AIS和浸润性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提示AIS普遍诊断过晚。研究发现,AIS多见于25-39岁,中位发病年龄35岁。另外AIS病灶隐匿、部分呈多灶、跳跃性,活检取材较困难,常规临床检查手段敏感度及准确性不高,容易漏诊及误诊,预后较差。
1、临床表现
AIS通常经宫颈癌细胞学筛查检出,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偶尔表现为阴道流血或排液,性交出血,无典型体征。
2、辅助检查
包括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子宫颈管取样(ECC、ECB)、阴道镜、诊断性锥切、其他。
(1)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特异度50%,灵敏度50%—69%,假阴性高达3.8%—11.7%。细胞病理学结果主要有四类:非典型腺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GC-NOS);非典型腺细胞,倾向于肿瘤型(AGC-FN);子宫颈管(AIS)、腺癌(AC)。对于细胞学诊断为AGC的患者,最后验证为AIS的概率达3%—4%。
(2)HPV检测
研究显示,AIS患者中57%的患者HPV16阳性,38%的患者HPV18阳性。hrHPV-DNA检测、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对细胞学诊断为AGC的患者,预判子宫颈AIS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75.1%。
(3)子宫颈管取样
包括子宫颈管搔刮(ECC)和宫颈管细胞刷(ECB)。阴道镜下活检联合ECC,较单一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AIS的敏感度由69%提高到85%。相关研究显示,ECC、ECB特异性灵敏度相似,但2021版宫颈原位腺癌诊断与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阴道镜活检时以ECB取代ECC。对于怀疑有宫颈腺上皮病变的患者(非典型腺细胞AGC及AIS),在检查时应注意在宫颈管深部及宫腔内的取材。
(4)阴道镜
宫颈细胞学提示腺细胞异常,除明确提示来源于子宫内膜,均需转诊阴道镜检查。镜下所见无特异性,同HSIL。AIS更常累及柱状上皮,CIN几乎仅见于鳞柱状上皮结合处。阴道镜诊断子宫颈AIS的敏感度仅为60%,约70%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约15%宫颈活检诊断为AIS的患者伴有浸润性腺癌。
(5)诊断性锥切
宫颈AIS的最终诊断依赖于诊断性锥切。疑诊为子宫颈AIS而行诊断性锥切术的指征:①子宫颈活检诊断为AIS;②子宫颈活检取样阴性,但细胞学为AIS或者AGC-FN;③多次细胞学检查为AGC,但活检结果阴性;④ECC提示AGC,但活检结果阴性。
(6)其他(盆腔超声、盆腔增强MRI等检查)
高度怀疑或者已经确诊为子宫颈AIS的患者,需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排除ECA可能。
3、治疗
近年来,随着发病趋于年轻、有保留生育意愿患者的增多,宫颈锥切术逐渐成为有生育要求AIS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和LEEP,两种术式如何选择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一项回顾性meta分析显示,尽管LEEP具有更高的切缘阳性风险(LEEP44%vs冷刀29%),但是两者的病变残留率(LEEP9.1%vs冷刀11%)和复发率(LEEP7.0%vs冷刀5.6%)无差异。
ASCCP管理指南允许采用任一方式的诊断性锥切术,但是要求必须注意标本完整性和切缘病理情况可判断。由于LEEP标本的切缘可能会影响病理判断,建议首选冷刀锥切,手术时整块切除,禁忌切碎、块状、分层切除以及高顶礼帽式宫颈管切除。
锥切标本大小与深度需综合患者年龄、生育意愿、子宫颈大小与形状、转化区位置等,制定个体化临床决策。锥切深度不足与手术切缘阳性、病变残留相关;而锥切过深会增加子宫颈管狭窄、出血、流产、早产、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根据2021年中国子宫颈原位腺癌诊断与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建议,锥切标本深度至少达10mm,无生育要求者锥切深度达18—20mm,绝经后患者锥切深度为20—25mm。
(1)切缘状态与EEC/ECB评估
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宫颈锥切标本切缘可见病变,或切缘距病变<1mm。锥切术后切缘状态是病变残留的重要预测因素,内切缘阳性是病变残留与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最易呈现阳性的部位为顶端切缘。
锥切术+ECC/ECB:在切面上以颈管取样,ECC阳性被认为是阳性切缘。锥切内切缘与ECC均阳性时,病变残留的比例达92%(77%AIS,15�A)两者结果均阴性,残留病变可能低(14%AIS,ECA可能性极低)。
切缘阳性的处理:再次锥切(拟行子宫切除术者,依然需再次锥切);无法再次锥切,建议子宫切除(筋膜外/广泛),不建议保留生育功能。再次锥切切缘阳性者,建议子宫切除,不建议保留生育功能。
切缘阴性的处理:有生育要求者,进行HPV、TCT联合筛查检测并密切随访,完成生育后切除子宫;已完成生育者,建议子宫切除。
二次锥切手术适应证:
①切缘阳性,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意愿的患者。
②二次锥切切缘阴性,可保留生育功能,严密随访。
③二次或多次锥切手术,若锥切标本切缘病理诊断仍为阳性时,推荐行改良广泛子宫切除术或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并评估淋巴结状态。
(2)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是无生育要求AIS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有活检病理的患者,可行锥切+子宫切除术。锥切术后子宫切除间隔4周以上的时间,可降低围手术期发热、组织水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对于二次或多次锥切切缘仍然阳性的患者,推荐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或改良广泛子宫切除术,同时评估淋巴结状态。
细胞学检查提示AGC及以上者,转诊阴道镜,禁止行ECC。阴道镜下结果轻度异常者,孕后6周行HPV联合细胞学检测。阴道镜下结果异常或阴道镜结果异常,细胞学提示AGC及以上合并高危HPV感染的患者,应在阴道镜下随机多点活检。
妊娠期AIS处理原则:
1、无继续妊娠意愿者,终止妊娠后,处理同非妊娠AIS。
2、有保留胎儿意愿的患者,若无临床证据怀疑有浸润性腺癌,应每3个月行阴道镜检查,禁行ECC。
3、产后6-8周行锥切手术以明确诊断。
4、高度怀疑有浸润癌者,谨慎行锥切手术,最佳时间为孕14-20周,同时行子宫颈环扎术,以延长孕期,降低早产率、剖宫产率与新生儿低体重率。
5、若病理确诊浸润性腺癌,根据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继续妊娠意愿与孕周进行个体化治疗。
AIS术后应告知患者术后病灶残留与疾病复发的风险,并且进行长期随访,坚持至少20—25年。
1、锥切术后的随访与管理
前3年每6个月联合筛查1次,若结果异常,行阴道镜检查及ECC。若结果持续阴性,可调整为1年1次随访。对于保留生育功能者,完成生育后建议切除子宫。有强烈保留子宫意愿的患者,则需按照风险分层管理原则检测,尤其是HPV阴性时,可以考虑保留子宫,但需终生监测。
2、手术切除后的随访与管理
个案报道全子宫切除术后仍会发生远处转移的浸润性肿瘤,应在术后2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细胞学联合HPV及影像学检查。若复查结果异常,转诊阴道镜。若复查结果无异常,调整为每年1次随访。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