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筹帷幄|山大二院产科系列大课堂

张蕾 产科·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编者按:妊娠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比较少见,患者在临床中出血风险很高,严重者会危及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今天和大家分享“孕筹帷幄山大二院产科系列大课堂”,产科主治医师张蕾老师的讲题“妊娠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一.病例分析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中年女性36岁汉族

出生及居住地:山东

主诉:停经17+1周,发现再障1年

现病史:

1.患者贫血病史8年,曾行输血治疗,口服中药治疗;

2.再障(外院骨穿诊断)病史1年,给予环孢素4粒口服每日一次;

3.发现怀孕后调整为环孢素2粒口服每日一次,治疗至今;

4.停经1+月因感冒于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74×109/L,红细胞(RBC)2.21×1012/L,血红蛋白(HB)79g/L,血小板(PLT)36×109/L,查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给予输血治疗。孕3+月查血常规:白细胞1.93×109/L,红细胞1.44×1012/L,血红蛋白55g/L,血小板19×109/L,于外院再次输血治疗。输血情况不详;

5.停经2+月出现妊娠反应,现可觉胎动;

6.今日就诊于产科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84×109/L,红细胞1.73×1012/L,血红蛋白62g/L,血小板17×109/L。

既往史:血液病病史同前。余无异常。

个人史:无异常。

月经及婚育史:初次月经16岁5-7天/29-30天,月经规律,量中等,无痛经。33岁结婚,G2P0A1L0,1年前因死胎引产1次。配偶体健。

家族史:无异常。

门诊MDT(多学科会诊)

产科:孕妇现孕周较小,病情较重,继续妊娠有病情进一步加重,致母儿生命危险可能,建议尽早终止妊娠。

血液科:再障诊断尚不明确,建议进一步查骨髓穿刺、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决定下一步治疗,如继续妊娠,环孢素需加量至4粒每日一次,可能需多次输血治疗。

重症医学科: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前次死胎不排除并发感染的可能。孕妇长期贫血且出现合并妊娠,心肺负荷重,全血细胞减少,继续妊娠有合并感染、出血、心肺功能受影响、胎死宫内可能。建议首先明确诊断,决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入院后体格检查

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12/64mmHg,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B超(门诊):中期妊娠,单活胎,双顶径38mm,股骨长23mm,胎心率158bpm,羊水深约46mm。

入院后次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2×109/L,血红蛋白浓度52g/L,红细胞计数1.46×1012/L,白细胞计数1.25×109/L。

诊断与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17+1周妊娠G2P0A1L0

3.高龄初产

如何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多学科会诊

辅助检查:

骨髓细胞学+活检+铁染色+免疫分型

骨髓细胞染色体及基因测序

外周血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

风湿系列+抗磷脂综合征抗体

体液免疫五项、T/NK细胞亚群、CD55+CD59

Coombs+糖水+Hams试验

血沉、血清铁+贫血标志物

尿Rous试验

腹部B超

阳性结果:

网织红细胞(末梢血):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9.20%个,网织红细胞百分率2.3%↑,网织红细胞计数34.70×109/L。

贫血标志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大于758.00mIU/ml↑,铁蛋白(Fer)1405.85ng/mL↑。

体液免疫五项:免疫球蛋白A0.66g/l↓,补体C40.493g/L↑,免疫球蛋白G6.49g/↓。

骨髓细胞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送检标本中未检测到明显的急性白血病和高危MDS相关免疫表型异常证据;有核红细胞相对比例增多。

外周血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可见1.43�3+CD57+T淋巴细胞,未见CD5/CD7表达减弱;请结合临床及TCR重排等结果综合考虑。

骨穿结果:

1.增生明显活跃,G=43%、E=32.5%、G/E=1.3:1;

2.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各期均见,原始细胞2%,早幼粒3%,各期中性粒细胞比值大致正常。部分中性粒细胞浆内颗粒较粗大。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早以下均见,比值大致正常。幼红细胞浆发育落后于核。

4.全片见巨核细胞15个,颗粒型12个,产板型3个,血小板少见。

5.查见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血片:白细胞减低,比值形态大致正常,血小板少见。

意见:

1.请除外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查见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

染色体及基因测序结果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47,XX,+8(8)/46,XX(12)

未检测到dcI(20q);未检测到del(5q);未检测到﹣7/del(7q)

骨髓细胞的MDS相关基因突变检测:(31个基因全外显子序列)

ASXL1和WT1基因变异,临床意义不明,余未检测到变异。

诊断及处理

诊断:

MDS的可能性大

中高危白血病?

再障的可能性小

排除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尿蛋白)、自身免疫性疾病和T细胞白血病。

治疗:孕期支持治疗,定期化验检查,输注血液制品(孕妇无终止妊娠意愿)。

孕期保健:患者好转后出院。我院及当地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血液科随诊,关注患者有无感染、出血、贫血、心肺功能异常等表现,与当地医院共同管理,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告知注意事项。

患者在产检期间根据检查情况给予三次红细胞及血小板静脉输入。

第二次入院

主诉:停经31+4周,阴道流水2小时,阵发性下腹痛1小时(2月12日)。

入院查体:T35.8℃P86次/minR20次/minBP142/82mmHg

阴道检查:双足先露,S+1,阴道内可触及胎儿双足,宫颈开大3-4cm,胎膜已破。

辅助检查:

血常规(2022-02-10当地医院门诊):WBC2.36×109/L,RBC2.07×1012/L,HGB69g/L,PLT3×109/L(02月11日于当地输注血小板)。

B超检查(2022-02-10本院门诊):单胎头位,双顶径7.7cm,股骨5.8cm,羊水深度7.3cm。

入院诊断:

1.难免早产

2.31+4周妊娠G2P0A1L0LSA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胎膜早破

5.血小板减少

6.重度贫血

7.高龄初产

8.球拍状胎盘?

诊疗经过及结局

于2022-02-12急查血小板27×109/L,血红蛋白57g/L。

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术中切口轻微渗血,手术顺利,共失血400ml。新生儿评分10分/1-10分钟,转新生儿科。

术中输血:红细胞4U,冷沉淀12U,血浆450ml,安返病房。

术0输血:红细胞4u,血小板1个治疗量;

术2输血:血小板1个治疗量。

术后8天刀口愈合良好,病情稳定,拆线出院。

MDS患者怀孕后三系细胞变化中:血小板的变化最为明显,其次是血红蛋白,再次是白细胞。

出院后治疗及随访

产后关于MDS于血液科继续随诊并治疗;

口服环孢素和达那唑;

新生儿出院后人工喂养,定期随访,现体健。

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知识

1.定义

包含一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特征是克隆性造血、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及细胞成熟异常;

可能发生症状性贫血、感染、出血及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2.流行病学

最常见于老年人,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准确发病率尚不明确,估计年发病率为1-5/100000;

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50岁前罕见发病,也有极少数儿童患病;

一项研究显示,在小于50岁的人群中,估计年发病率为0.5/100000;

大多数MDS好发于男性,但MDS伴单纯deI

好发于女性。

3.发病机制——不明

可能涉及骨髓微环境功能和造血干细胞的改变(造血干细胞突变中大部分是C至T取代——时钟样突变);

常源自意义未明的克隆性造血(CHIP),CHIP中存在与MDS有关的突变,但无MDS的特征性表现(即髓系细胞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

突变导致造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骨髓中异常、未成熟髓系细胞堆积并损害正常造血过程。

4.MDS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是del(5q)、-7或del(7g)、8﹣三体、del(20q)和Y染色体丢失。

基因突变:TET2、DNMT3A、LDH、ASXL1、SF3B1、SRSF2、RUNX1、TP53、RAS、FLT3。

5.临床表现

主诉和临床表现:与血细胞减少相关的表现;

疲乏、感染、瘀斑、苍白、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感染或黏膜溃疡的表现,和/或出血或瘀斑。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脾肿大,但淋巴结肿大罕见。

6.辅助检查

血常规:(对产科来说比较重要,对病人来说最方便、经济实用的项目)

红细胞:患者几乎都存在贫血,通常伴有不成比例降低的网织红细胞反应;

贫血患者要区分原因:是营养素缺乏性贫血,还是罕见病引起的贫血。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可能正常或反映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通常增加,代表着红细胞大小差异增大,也称为红细胞大小不均症;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通常正常,代表着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大小的比值正常。

白细胞减少:约50%的患者WBC计数减少,通常是由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健康孕妇孕期检查中WBC会略有升高,如果查血常规发现孕妇WBC减少一定要引起重视。

循环中可能存在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原始粒细胞),但原始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比例小于20%。

血小板

约1/4的患者会出现不同水平的血小板减少;

单纯的血小板减少在MDS早期不常见;

血小板增多较少见。

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相鉴别:妊娠期一般是单纯血小板减少,MDS患者不会有单纯的血小板减少,还会伴随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降低。

其他辅助检查:

血涂片

骨髓检查

形态学

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流式细胞术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特征。

7.鉴别诊断

与其他存在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血细胞减少和/或克隆性的疾病相鉴别:

营养缺乏,毒物暴露,药物及生物制剂,感染,先天性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CHIP、AMI、MDS/MPN综合征;

部分疾病同时存在多种特征。

8.治疗及预后

妊娠合并MDS目前国内和国际上皆无相应诊治指南;

产科与血液科等相关专业联合,多学科共同管理,个体化治疗;

孕期加强产检次数,监测血压、血常规,注意孕妇症状及胎儿发育:孕妇有无感染、出血、贫血、心肺功能异常,胎儿有无发育迟缓等;

对症支持治疗,输注血液制品,维持其水平;具体的数值没有固定的参考值,结合患者孕前数值维持在她能耐受的水平;

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的选择:做好计划,和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

三.文献报道及相关知识

文献报道一

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孕妇106例,其中:

84例患者孕前发现全血细胞减少;

22例为孕期首次发现全血细胞减少;

64例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30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例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4例脾功能亢进;

1例抗磷脂综合征;

其余5名患者的诊断不确定。

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症孕妇围产期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并发重度子痫前期、最低Hb低于70g/L和最低PLT低于20×109/L可能是围产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报道二

Pregnancyandmyelodysplasticsyndrome:ananalysisof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maternalandfetaloutcomes:PekingUniversityPeople’sHospital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妊娠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母婴结果分析)

1998-2013,25例妊娠合并MDS:

贫血的程度和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母儿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这25例妊娠合并MDS患者,两例遵从患者意愿,进行早期计划性流产;23例选择继续妊娠:其中两例胎死宫内,进行引产。

余21例活产,其中3例阴道分娩,2例产后出血;18例剖宫产,6例产后出血。

这21例患者,最早的31+3周、最晚39+5周依次分娩,其中13例足月产,8例早产;8例早产儿中: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这1例患者发生了重度肺部感染、左心衰和子痫前期;其余20例新生儿非常健康。

23例继续妊娠患者中,14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3例GDM,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其中5例子痫前期,1例肺部感染及左心衰竭,1例肾病综合征。

综合来看,23例患者中,9例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不良妊娠的风险很高。

血液科对25例患者进行了2-14年随访,4例失访,1例在产后3个月发展为急性白血病,20例病情稳定好转,其中17例子代无血液系统疾病,发育正常。

由此可见,妊娠合并MDS患者,生产后大多数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逐渐好转。

文献报道三

女,23岁,因“停经26+5周,鼻出血5小时”入院。

由骨髓穿刺确诊的MDS病史10年,口服中药和激素,对症输血治疗;孕期反复发作牙龈出血和鼻出血。

T39.7C

心率127次/分

呼吸25次/分

血压131/64mmHg。

全身散在瘀点和瘀斑,牙龈、鼻及阴道出血;

超声胎儿符合24周。

患者住院后查血红蛋白28G/L,血小板2×109/L,病情危急,胎儿发育迟缓,医生建议引产终止妊娠,在终止妊娠前连续四天给予输入血小板及红细胞,但血小板和红细胞仍不见回升,于是请血液科会诊,血液科医生推测患者体内可能有大量抗血小板抗体,第五天给予交叉配合实验之后的血小板,之后复查血小板回升,第六天患者血红蛋白43G/L,血小板47×109/L,符合引产条件。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再次给予交叉配合实验后血小板输入。

患者引产后第一天,查血小板40×109/L,血红蛋白43G/L,再次给予红细胞输入,随后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稳定在和产前相比相对好的状态。

MDS与妊娠之间的影响

妊娠对MDS的影响并无一致性结论:进展到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或稳定至产后缓解;

孕期病情加重产后缓解?有这种可能性存在。

MDS导致妊娠期不良结局的风险:也许与血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有关系。

在该病例中,妊娠之后三系细胞下降中,血小板的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原因是什么?

所有无并发症妊娠女性均会出现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其机制可能涉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小板积聚于脾脏和胎盘循环。

MDS患者在孕期体检时,医生应高度警惕,注意血小板的变化,关注出血情况。

孕期与分娩期的处理——个体化方案

继续妊娠与终止妊娠的选择;

规律产检,监测血常规的变化,关注胎儿发育;对症支持治疗(可选择交叉配合的血小板)。

血小板降至多少需要给予处置?

参考ITP的指南: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降至30×109/L以下时开始治疗;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症状来决定是否进行血小板的输入。

分娩期的处理:维持血小板与血红蛋白的水平;硬膜外麻醉血小板不低于70x109/L,剖宫产不低于50x109/L,阴道分娩不低于20-30x109/L。

实际情况中,患者血细胞值可能更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总结

妊娠合并MDS为产科的罕见合并症,对产科医生而言具有挑战;

无诊疗规范可遵循,多学科共同管理,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病情复杂且危重,孕期可能会加重,亦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和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告知疾病的严重性,是否妊娠的意愿;

分娩期管理需考虑到孕周、出血的风险及对出血的耐受而选择分娩方式;

多数病例产后MDS病情可缓解。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