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医院

公立 三级甲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辽宁省人民医院暨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辽宁省心血管病医院、辽宁省红十字医院,是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承担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科研、预防保健、应急救援等任务,是全国首批现代化管理型医院试点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非直属临床学院,大连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与共和国同龄、创建于1949年,始称东北工人医院,其前身是东北军区第十一兵站医院,承担着黑山、塔山阻击战的医疗救护任务,为保障辽沈战役伤病员的医疗救治做了大量工作。1960年6月,医院改称“中国医学科学院辽宁分院南湖医院”,逐步开展了胸外科和骨外科的研究工作。1960年10月,医院改称“沈阳南湖医院”,承担东北局及其他13级以上干部的诊疗工作。1966年8月,医院改称“辽宁省人民医院”,全面面向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1969年3月,医院响应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人员和物资全部搬迁至铁岭,组建了“铁岭专区人民医院”。1979年3月,按照组织安排,回迁沈阳于现址筹建了“辽宁省人民医院”。 医院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999张。截至2023年2月底,在职职工219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42人,国家二级教授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1人;国际级医学委员会副主席1人,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53人,省级学会主任委员11人、副主任委员39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百层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百层6人、千层8人、万层12人,辽宁名医4人,辽宁青年名医2人。 医院共设置临床科室66个,医技科室15个,职能科室28个,其中包含1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麻醉科、超声诊断科、临床护理、心理科、医学检验科、介入医学科、急诊医学科、产科;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分别是呼吸内科、骨科、肾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诊断科、肝胆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先后获得科研成果百余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及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拥有先进医疗设备,包括PET-CT、术中磁共振系统、MRI(3.0T)、双源CT、DSA、LA(直线加速器)、高压氧仓(三仓七门)等设备。 医院是两院院士定点医院、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医院、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辽宁)中心;辽宁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导组组长单位、辽宁省骨科疾病诊治中心、辽宁省关节外科与运动损伤诊疗中心、辽宁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辽宁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辽宁省医用高压氧舱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等。 自建院以来,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在医疗援助的路上一直勇于担当。国际上援也门、沙特阿拉伯、冈比亚、朝鲜,省际上援新疆、西藏、青海,省内对口支援桓仁、建平、建昌、盘锦、凤城、宽甸、岫岩、辽中等县域医疗机构,并出色完成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灾害救援任务及抗击非典、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诊疗任务。特别是在新冠病毒感染的疫情发生后,医院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始终扎实做好各阶段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坚持医院运行稳中求进。多次出色完成支援任务,三年里先后组建10余支医疗队、500余人次奔赴湖北(武汉、襄阳)、新疆、北京、西安、绥中、大连、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沈阳中心、锦州中心)和非洲冈比亚等抗疫前线,全力开展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医院还累计派出3000余名核酸采集人员,支援沈阳市核酸采集工作。医疗队员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直面挑战,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交上了一份展现“省医担当”的优秀答卷。 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秉承“仁爱、奉献、专业、担当”的省医精神,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核心理念,以医院“十四五”规划五大发展战略建设为主线,以强学科、抓服务为突破,以建设一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为保障,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紧扣“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基本点,各项事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医院先后荣获了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医院、辽宁省群众满意医疗机构、沈阳十佳医院、公立医院建设成就奖、人文医院文化建设典型等荣誉称号。 辽宁省人民医院历经70余载的传承与发展,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