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系专业博士,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专业特长: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免疫性肝病、炎症性肠病等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检查、内镜精查及内镜下止血、息肉切除等操作。科研教学:参与多项院内外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承担北医本科生教学工作并担任北京医院沟通教研室教师;曾获得北京医院优秀教师称号并在北京医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糜烂性胃炎的表现主要以各种胃部不适症状为主。烧心、反酸是糜烂性胃炎常见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主要考虑与胃黏膜受损后胃酸再次刺激胃黏膜有关。由于糜烂性胃炎发病期间胃黏膜受损程度较重,所以多数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胃痛症状。当致病因素导致胃蠕动速度减慢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嗳气、呕吐以及胃胀等临床表现。糜烂性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这种细菌感染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从而易引发口臭症状。糜烂性胃炎急性发作期间还有可能会侵蚀胃部毛细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引发柏油样便或呕血等胃出血症状。
肠梗阻治疗期间的饮食指导包括下述几个方面:肠梗阻发病期间要禁食、禁水,以免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导致胃肠道内压力再次升高导致病情恶化。肠梗阻经灌肠或手术治疗后如果病情好转,待排气后才可以进食。建议以质地偏软、容易消化、温热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可以适当的先喝些水,然后吃一些米粉、米汤、烂挂面等食物。疾病恢复早期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不建议吃一些刺激性较大、不易消化的食物。病情稳定两周后,建议可以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但肠梗阻这种疾病具有一定的复发性,所以患者平时还是要尽量避免吃质地偏硬、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以降低肠梗阻的复发率。
肠炎便血需要按医嘱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1.抗感染治疗肠炎多见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炎症会导致肠黏膜破损引发便血现象,所以对因治疗方面需要积极使用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或头孢克肟等头孢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病情较重者需输液治疗。同时需积极明确肠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对于便血明显者需按医嘱服用止血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腹泻症状明显者需服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缓解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了阵发性腹痛症状,考虑与肠道痉挛有关,建议使用颠茄片、山莨菪碱片等解痉止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部分患者病情需进行手术治疗。1.保守治疗胃酸分泌过多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溃疡的常见病因,所以保守治疗方面多建议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以及枸橼酸铋钾等胃黏膜修复剂进行治疗。上述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杀灭幽门螺杆菌、保护受损的胃黏膜,从而有利于溃疡病灶恢复。2.手术治疗胃溃疡病情如果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检查过程中发现了巨大溃疡或胃溃疡已经发生了癌变,医生多建议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切除溃疡病灶及溃疡周围的胃组织。
反流性食管炎A级为轻度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法有:生活方式改善,包括清醒状态下保持直立和坐位,睡眠采取高枕卧位,床头抬高大概20cm等。饮食治疗,饮食疗法是建议睡前不要进食、忌烟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胃肠道动力药、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等。手术治疗,若病情持续进展。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考虑内镜下射频消融等治疗。出现反流性食管炎A级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建议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区别如下:结肠炎是一种器质性疾病,考虑与感染因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发病期间患者易出现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感、黏液脓血便以及发热等临床表现。治疗方面需按医嘱服用抗生素、水杨酸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主要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胃肠道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发病期间患者会反复出现腹泻和便秘症状,并伴随有腹痛、排便习惯以及大便性状改变。治疗方面建议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需按医嘱服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配合乳酸菌素片等益生菌类药物进行调理。